中文寫作中心輔導員廖斯泙擔任本次導讀講者。攝影:楊承煒。 廖斯泙從法律與心理學角度分析《告白》。攝影:楊承煒。 會後同學向廖斯泙請益相關問題。攝影:楊承煒。 |
|
《告白》主要分成六個章節,透過不同角色的告白,以主觀視角直接表達內在的情感及想法,帶出整篇小說的故事,各章節皆以神職或殉教等宗教者為題,對比校園犯罪情節,極具諷刺。
小說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陰暗面,像是戀母情結的修哉、過份溺愛兒子的小直媽媽、毒品崇拜的班長美月等等,藉此看到現代社會的各種面貌,如過份溺愛孩子的家長,校園中的霸凌問題等。廖斯泙解釋,人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陰暗的小角落。
廖斯泙進一步探討書中提及的青少年犯罪問題,藉由引述《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及《少年事件處理法》的部分條文,可以發現法律是非常保護青少年的。廖斯泙指出,為避免未成年因不懂事而毀了一生,因此法律會給予適當的保護。
結合這學期中文讀享夜心理分析的主題,廖斯泙說明,就像小說中的角色們,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壓力藏在心裡,而過份壓抑;當壓力太大爆發時,在小說中是造成他人死亡,現實中死亡或受傷害的可能就是自己,因此必須更誠實的面對自己。
會計碩一廖騏瑋坦言,原本擔心會講太多法律而偏離文學,但聽完導讀後,覺得由法律的觀點切入,並融合心理及文學性質加以探討,相當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