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

清大自主學習 打開學生本位學習空間 精選

政大書院電子報第六十七期2020.03.02

清華大學自主學習通識課程

【書院記者陳俞安報導】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為建構以學生為本位的學習環境,自105學年第二學期開始試辦「自主學習」課程申請徵件。同學可自行規劃一套學習計畫,藉由專題實作展現人文省思及跨領域的整合,充分發揮通識學習的精神,在現有的「課程本位」、「教師本位」的學習之外,打開另一塊「學生本位」的學習空間,讓學習型態更加多元彈性。


10902-07.JPG

申請自主學習課程學生於期末發表成果。照片提供: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10902-08.JPG

同學舉手提問。照片提供: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10902-09.JPG

教師給予建議。照片提供: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以理工見長的清大學生規劃的自主學習課程甚少理工範疇,反而是國際政治、在地連結、環保議題等人文社會的實踐,如「印度太平洋戰略下的國際情勢發展」、「新竹市低底盤公車友善現況調查與改進方案建議」等,不同領域的課程也可看出學生關心的議題取向。課程學生組成多元,多為跨系、跨年級的團隊組合;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翁曉玲表示,不少選擇自主學習課程的學生都曾一起修過特定課程,對該議題興趣濃厚,進而提出自主學習課程的規劃。

 

申請自主學習課程的學生需於前一學期提出計畫書,經課程委員會審核通過後取得修課資格,課程指導老師可由學生自行徵詢或由通識中心協助安排,指導老師需定期與學生共同討論並審視計畫,並持續追蹤課程進度,適時給予協助以確保學生最後能產出具體的成果;通識中心也會再委託另一位輔導老師監督初始的計劃書、期末成績評量等行政事宜。學生完成所規劃之學習歷程並提交成果報告,經課程委員會審核通過後可獲得通識選修兩學分。

 

「自己run課程比聽老師上課還要辛苦很多。」翁曉玲坦言,學生需自主規劃課程、尋找適合的指導老師,從建立團隊共識、解決與原理想計畫不符的困難、到最後產出期末成果發表,相較一般由教師規劃課綱的課程,申請自主學習課程的學生在過程中會遭遇不少困難,也有人中途放棄或期末成果不及格,但完成課程的學生都印象深刻,也有人表示兩學分太少。課程從親身執行、實作、堅持到底、產出成果,這是修課學生認為最有收穫的獨特經驗。

 

10902-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