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1

誰是失「聲」畫眉 曾秀萍談鄉土「性」政治

政大書院電子報第五十二期2017.10.31

中文讀享夜:理解的前情提要

【書院記者陳鈺臻報導】本學期中文讀享夜「理解的前情提要」首場活動9月26日晚間邀請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曾秀萍,她以兩部早年的同志題材電影—《孽子》與《失聲畫眉》為例,分析導演與作者們如何突破90年代的社會保守風氣,呈現性別多元想像,以及文本如何透過不含蓄的美學手法,打破含蓄的政治框架。


10610-03.jpg

曾秀萍強調「含蓄文化」不只是美學,也是政治。攝影:陳鈺臻。

10610-01.jpg

講者曾秀萍詢問現場同學是否看過小說《孽子》。攝影:陳鈺臻。

10610-02.jpg

曾秀萍解釋《失聲畫眉》影片中「李子」的性隱喻。攝影:陳鈺臻。

10610-04.jpg

南京大學中文系交換生王文君向講者提問。攝影:陳鈺臻。

  

從鄉土酷兒受傳統的「性」與「性別」雙重結構壓制的經驗出發,曾秀萍希望聽眾能開始思考多重弱勢的困境,同時意識到階級與性別差異會帶給各個族群不同處境,不能單以「酷兒」一詞抹去其中的多樣性。

 

90年代發行的電影版《孽子》因原著知名度高,上映時不免受各方檢視。曾秀萍表示,雖然有人批評電影版較為保守,但導演虞戡平調動了序幕的事件安排,並於片頭呈現男同志性行為場景,可以看出導演挑戰當局尺度的意圖。此外,電影也加強「白鷺鷥」的意象,讓增添台灣本土氣息的《孽子》,成為承接上一批「青春鳥」的新世代。

 

《失聲畫眉》則是以歌仔戲班為背景,呈現戲班中男男女女的情慾伏流。曾秀萍強調,這是台灣首見正面呈現女同志性愛場景的電影,導演鄭勝夫透過「李子」的隱喻,赤裸呈現女性角色間的情慾流動,打破社會對女同志有愛無性與情境式幻覺的想像。另一個女性艷舞片段,導演更安排演員直視鏡頭,反轉女性受異性戀男性凝視的權力結構。曾秀萍指出,電影突破陽具中心氛圍,真正呈現女性的主體性與能動性,讓女性擺脫扮演依附在男性主體的次要角色。

 

兩部同樣挑戰當時社會價值觀的電影,卻有不同命運。相較於《孽子》,凌煙的《失聲畫眉》雖然也曾經奪下百萬小說徵文首獎,電影卻在短暫上映後隨即下片。曾秀萍認為,歌仔戲班代表的寫實鄉土,是被純淨化的烏托邦想像,在現代化發展的轉變過程中結合了對「傳統」、「國族」失落的焦慮,面對非傳統的女性形象展演,會產生「排他」與「去性化」解釋的排斥反應。另一方面,同志運動在早期發展過程中建構了特定典範,典範之外的其他階級與不同性別氣質的族群,則不受主流群體的認可。

 

南京大學中文系交換生王文君表示,看《失聲畫眉》時比較著重在瞭解歌仔戲文化,沒有留意書中對女性形象的刻畫,今天透過講者對電影手法的分析而有了深一層了解,接下來會進一步參加女性影展等活動。

 

10610-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