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寫作輔導員廖啟余上課情形。攝影:黃芳廉。 中文寫作輔導員廖啟余從「如何閱讀」開始進入主題。攝影:黃芳廉。 地政系教授蔡育新陪同學一起認真聽講。攝影:黃芳廉。 課堂同學認真書寫筆記。攝影:黃芳廉。
|
|
廖啟余首先提出,「不只看內容,更看怎麼陳述」,以指出超乎內容本身,「閱讀」與「寫作」應有一正向循環:即「借鑒他人的陳述方法」,與「檢討自己的陳述方法」並進,細心觀察一切的陳述,大致全篇文章,小至一個論點,都可以簡化為「命題」、「論據」與「判斷」。
「命題」為何?廖啟余指出,這不只個人對某個議題的浮泛意見。「命題」應建立在足夠的文獻回顧上,了解討論該議題,既有的成就與觀點為何。以及,討論該議題,目前採用過哪些研究方法?換言之,一個可以操作、分析的命題,應是尋找研究方法或研究觀點的罅隙,藉破而立。
「論據」為何?廖啟余指出,即寫作者的材料。一方面要多多引用原典。另一方面,等引用了原典,更該說明這段引用有何意義,特別是從研究方法得出什麼新解釋,換言之,也就是排除前人解釋。而引用不論是原典或前人研究,加上註腳都是最基本的寫作倫理。因此,廖啟余也帶領同學練習寫作註腳。
「判斷」為何?廖啟余指出,判斷承論據而來,論據又承命題而來。既然環環相扣,任何一個有效的判斷,都不該超出現有命題與論據以外。
此外,廖啟余也分享一些個別的寫作心得。比如寫作應定時定量,不應臨時抱佛腳;應預留寫成之後的修改時間,不可莽撞交件;應檢查註腳格式,以免瑜不掩瑕;應健康生活,不可異化勞動等等。分享結束之後,他也介紹中文寫作中心歷來活動與職掌,並回答同學提問。
蔡育新認為,相當多的大學部、研究所課程都需要書寫報告書,但多數學生是以模仿、自學的方式進行,中文寫作中心以1-2小時團體教學方式,有效率、普遍化奠立大學生寫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