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U | XMS

   

Thursday, 09 January 2014 20:16

終極變形的關係─支配、自虐與暴力

政大書院電子報第二十一期2014.01.09 

中文讀享夜:《鋼琴教師》導讀

【書院記者林熙堯報導】12月19日在博雅書房由中文寫作中心輔導員台文所黃雨婕進行《鋼琴教師》導讀,以「終極變形的關係-支配、自虐與暴力」為主題,引領在場同學進入奧地利女作家艾芙烈.葉利尼克的小說情節,深入探討《鋼琴教師》中角色間的矛盾與糾葛。


中文寫作中心輔導員黃雨婕分析《鋼琴教師》文本中的角色性格與關係。攝影:林熙堯。

 

在場同學認真聆聽,勤作筆記。攝影:林熙堯。

 

  

 

「這是一本以音樂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小說」黃雨婕認為,葉利尼克以自身女性的視角書寫《鋼琴教師》,融合了女性與社會主義,當中具有相當強烈的半自傳式風格。在文本當中感覺作者在任何事務上都想批評,面向廣泛,因此「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會有一直被打斷的感覺。」黃雨婕解釋。

 

黃雨婕以小說中的女主角鋼琴教師艾莉卡與她的母親,以及艾莉卡愛慕的對象華特為主要探討對象,分析艾莉卡對於另外兩個角色關係的描述與現象。由於母親控制慾強,認為艾莉卡等同於她的財產,為了讓她在音樂藝術上能夠發展極致,企圖直接控管她的身體自主與其一輩子的年華。

 

艾莉卡與母親爭執打架,但最後仍舊和好」的情節為例,呈現母女之間相互依存卻又暴力的關係,並且以愛之名的傷害讓女主角成為一個被時間拋棄的女人。而之於她的曖昧對象華特,則表現出男女關係當中長期以來的問題:身材、地位與年齡面向上的歧視,而使得艾莉卡被操控,最後導致她希望能以極端的性虐方式獲得內心渴望已久的愛。

 

除此之外,黃雨婕以小說中女主角偷窺一位奧地利女人跟土耳其男人做愛的情節為例,透露出奧地利與土耳其之間種族與階級的差異,描寫多種族中的性別政治意涵,讓小說情節當中談論的議題範疇更為擴增。

 

《鋼琴教師》最後以一個讓人哀傷的開放式結局作結。黃雨婕表示,葉利尼克在200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事引起相當大的爭議,部分人認為葉利尼克的作品是下流的淫蕩文藝,並不具資格獲獎;然而評審委員認為她「揭露出社會陳腐面的荒謬性及其壓制力量。」黃雨婕總結,無論作品爭議性有多大,但同時也帶給了文學界不同面向的思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