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U | XMS

   

Tuesday, 06 November 2012 13:35

書院導師之夜:楊貽茜-你要踩階梯還是抓氣球?

政大書院電子報第九期2012.11.09 

聊聊人生的夢想與選擇

■文/中文三茅雅媛

「世界末日真的不遠了,想做的事要趕快去做!」10月3日,「山居導師之夜」邀請到電影《寶米恰恰》導演楊貽茜分享自己由音樂和小說走向電影的求學歷程。而今,她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更入圍第49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及最佳視覺效果五項大獎,吸引許多同學到場聆聽。


電影《寶米恰恰》導演楊貽茜。攝影:茅雅媛。

 

 

楊貽茜與同學分享自己由音樂和小說走向電影的求學歷程。攝影:茅雅媛。

 

 

現場同學把握提問機會。攝影:茅雅媛。

 

  

 

從小就讀音樂班的她,在高雄中學畢業之際,沒有選擇父母期望的教師之路,而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感覺就讀臺北藝術大學,毅然決然走向藝術之路。日後更前往德國慕尼黑音樂學院取經,繼續深造,更因見識到許多演奏家等級的同儕,才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卻也摸索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她感嘆,「把心高氣傲放下之後,才落到地上腳踏實地。」盡力活出自我,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到最好,也透過世界各地同學的雙眼,反觀己身,更認識自己,這是她在德國留學期間所獲得的最大收穫。

 

「出一本書、三十歲前拍一部電影、參加小提琴世界賽,這是我留學時寫下的夢想。」從寫日記到寫小說,並奪得皇冠大眾小說獎的首獎,再利用獎金回台灣學電影。她說到,「用自己喜歡的東西去賺取獎金,或者存錢,為自己爭取追求夢想的時間和空間。」但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她也為了電影而錯失了參加世界賽的時機,小提琴世界賽因此成了尚未實現的夢。楊貽茜微笑地表示:「人生可以做夢,有些夢可以實現,但也有些夢還沒有辦法。」

 

然而,楊貽茜因此找到她最喜愛的事物—電影。在與父母溝通時,她說,『如果去拍電影,「也許」十年後會後悔。但如果不拍電影,我馬上就會後悔!』如同選擇大學時,她堅持自己的直覺,面對安全穩定的路和充滿不確定的冒險,她選擇了後者。「選擇了就沒有回頭的機會」,楊貽茜笑稱不知道自己是蠢還是勇。當同學問及如何勇敢面對畫上「問號」的未來,楊貽茜指出,自己也會感到焦慮和害怕,但這像是在考驗自己有多麼喜歡電影,就憑著一股熱愛,在不被他人決定的道路上闖蕩。
 


年僅三十歲的楊貽茜,剛開始拍電影時還很不懂事,但秉持著「不懂的東西問就對了」的態度勇往直前。她進一步引用美國前總統林肯曾說:「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臉負責。」勉勵在場同學,要發掘「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面對各種挫折和父母的擔心,不論外在壓力多大,都要能夠為自己負責。」
 


最後,楊貽茜分享了電影《寶米恰恰》中合成畫面,希望大家看見表面特效之外,深層的那股用心。活動結束後,仍有同學踴躍提問,楊貽茜親切地聆聽和述說自己的想法,幾位大一新生表示,感到自己的人生可以嘗試許多不同的路,更知道了把握當下的意義,期許朝自己的夢想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