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忠老師與新生一起探討大學之道。
在座的大一新鮮人專注聆聽師長的分享。
|
|
彭立忠老師
「人生如果有很多價值要追求,請列出你最想要的?」大學之道課程開始不久,彭立忠便拋出數個問題請新生反思,同學們低頭認真寫下內心真正的想法,並輪流分享對自己最重要的生命價值。
彭立忠以資深學長、校內師長等多元身分提供求學過程的經驗,「人生要如何界定成功?大學四年你最希望獲得什麼?」每個人在不同階段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除了努力加強自身對挫折忍受力的訓練外,更要重視榮譽,要自律嚴格,使社會環境中一切不合理的事情到自己即停止。
彭立忠勉勵新生,平日的談吐以及所關切的事務,便形塑一個人是否完整,要懂得自己在追求什麼,要知道可以追求多久、能夠擁有多久,更要有智慧知道什麼時候該放下,學會圓滿。
林質心老師
林質心老師藉由一張張的投影片播放從小到大的照片,娓娓而談自己的求學過程與人生經歷。林質心在大學時期便確立了未來的志向,從事教職是她的夢想之一。因此,她時常參與偏遠鄉村的英語教學服務課程,以營隊的方式教授英文並與鄉村的孩子們同樂。
林質心向大一新生分享許多政大校園生活的趣事,並鼓勵同學可以多方面嘗試,不要只侷限在同一個領域或是單一的活動;也希望同學不要刻意排斥不熟悉的人事物,要勇敢地嘗試並接觸,才能從中學習到更多。
姜翠芬老師
姜翠芬老師過去在大學時期對於社團活動十分感興趣,除了保持相當優異的成績之外,她也接觸了一般女生較少參與的體育性社團-登山社。她提到,登山社由於活動性質,必須考驗團隊合作的默契,以及如何克服環境挑戰;無論是在高山上遇到惡劣天候,或是與異性的朋友相處,都是過去就讀女校時所沒有的經歷,而這些經歷也帶給她許多收穫。
其次,姜翠芬也提到,她能赴國外求學其實是得到貴人相助,即當時有知名的台籍藝術人士在華盛頓大學服務,因緣際會之下獲得獎學金,因而給了她很大的幫助,讓她有勇氣遠渡重洋學習西洋文學和戲劇研究,並有幸認識未來的先生。
然而,返台教書後,一生平順的姜翠芬卻遭逢癌症的打擊,並因而對人生產生許多重要的改變與影響。這個重大的衝擊不僅改變她的人生,也使得她與家庭必須重新調適角色與分工,在職場與個人生活中持續尋求平衡。姜老師以自己的經歷鼓勵同學,面對重大挫折與失敗不要放棄,必須堅持下去。
最後,姜翠芬鼓勵在場同學可多考慮出國交換或遊學,學習不同環境下的多元文化與社會價值,對於自己的人生將會有很多的幫助,也獲得在場同學的熱烈迴響。
吳文傑老師
「享受你的大學生活」吳文傑和大一新生們分享他在政大的生活經驗,鼓勵所有同學嘗試接觸各種不一樣的活動,社團可以多參與,並認識不同系所的朋友,也建議同學應該要在大學時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吳文傑認為,文化盃是政大的一大傳統特色活動,鼓勵同學們參與,除了可以增進自己和系上的互動,也能培養出和同學的革命情感。
最後,吳文傑叮嚀,雖然大學生活多采多姿,但也要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玩樂享受之餘,不要忽略了課業,好好充實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郭昕光老師
政大畢業校友也是現任外交系老師郭昕光,將自己擔任多年導師的經驗,從學業面與生活面給予大一新生許多寶貴的建議。因為大學與高中的學習方式有相當大的不同,所以郭昕光建議在座的大學新鮮人,可以訂定時間表規劃未來的學習進程;為因應未來就業市場的需求,也建議同學選擇雙主修來厚植自己的實力,若無法選擇雙主修,也可以選擇修讀輔系,而且有興趣的課程就要把握上課的機會。
此外,郭昕光建議同學除了學業之外,更要妥善處理人際關係與個人心理健康,可多善用學校資源,如身心健康中心等管道,隨時尋求必要的協助。而對之前喧騰一時的大學生打工是笨蛋的新聞,郭昕光以自己就學時擔任家教的經驗分享,如果不是真的因為家計因素,不要為了錢去打工,應該要著眼於工作的發展性,是否與自己的志趣相結合,這樣打工才是一個聰明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