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社會設計與行動實踐」同學規劃的「雨傘共乘」,邀請吳若權合影增加宣傳曝光度。 公行一何品君分享自己參與「公益旅行」的執行成果。攝影:伍珮筑。 應數系教授蔡炎龍對於同學的學習熱忱感到欣慰,也期許繼續保持。攝影:伍珮筑。 「日常生活中的資本主義」課程藉由影片分享學習成果。攝影:伍珮筑。
|
|
國際發展書院導師劉育成開設的「社會設計與行動實踐」,由中文一陳邵任分享「雨傘共乘」的規劃。他表示,經過問卷調查發現,政大的同學樂於幫助他人,只是怕尷尬或害怕被拒絕而不敢行動,透過設計「共乘貼紙」使忘記帶傘的同學容易被辨識,並在臉書開設粉絲專頁、在麥側定點發放貼紙,更與知名校友吳若權合照,增加宣傳曝光度。
教育系副教授鄭同僚的「親族口述歷史與自我認同」則讓同學進行田野調查,實際訪問嫁到平溪的婦女,了解她們一天的生活。會計一劉玉筑說:「我想我以後到平溪不單純只是一個觀光客,而是更貼近這個地方的旅行。」
應數系副教授蔡炎龍授課的「用電腦計算你的生活」,使想寫程式的院生有更多學習的機會。新聞一林子豪分享用程式寫出剪刀石頭布的遊戲,哲學一李錦藤則寫出暑假倒數幾天的程式。蔡炎龍對於同學們好奇與熱情的心感到欣慰,期許同學繼續保持且發展其他領域的自主學習熱忱。
修習「認識人群與文化」的企管一黃柏翰則分享訪問中醫師的趣事。醫師以「有進就有出」回覆養生之道的提問,表示每天的排毒非常重要,隨後掀開衣服拔出扎在肚臍上的針,發出一陣響亮的屁聲,讓訪問的同學大笑不已。
此外,由歷史系副教授劉季倫開設的「閱讀與人生」課堂作業之一「寫給五十年後的自己」,藉此讓同學思索未來的方向;教育系助理教授李淑菁開設的「公益旅行」及勞工所教授劉梅君開設的「日常生活中的資本主義」,都令同學獲益匪淺。
民族一李沅臻表示,參加三個小時的發表會就能獲得其他人辛苦很久的精華,而且同學的創意與實踐後的成果都很受用,覺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