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U | XMS

   

Wednesday, 12 April 2017 09:55

十九世紀的獨立記者 狄更斯的英國社會觀察

政大書院電子報第四十八期2017.04.21

中文讀享夜:誰在他方,書寫地方

【書院記者邱怡瑄報導】本學期中文寫作中心於3月30日晚間舉辦「誰在地方,書寫他方」第二場讀書會,由中文寫作輔導員陳冠達導讀查爾斯.狄更斯的《非商業旅人》。除了從狄更斯的漫遊散文中,得以一窺十九世紀的英國社會,而全書亦諷亦諧的筆法,亦見狄更斯的社會關懷與對政府的敢言批判。


10604-08.JPG

中文寫作輔導員陳冠達導讀查爾斯˙狄更斯的《非商業旅人》。照片提供:政大書院。

 

10604-09.JPG

陳冠達播放改編自狄更斯作品的影視片段,讓同學了解其筆下的英國社會。照片提供:政大書院。

 

10604-10.JPG

參加者認真聆聽講者分享。攝影:邱怡瑄。

 

  

 

關心底層小人物 以筆針砭時事

狄更斯曾當過國會速記員和報社記者,幼時因父親欠債入獄,令他遍嘗人情冷暖,使其作品反映社會現實,並多將視角聚焦在底層社會的小人物。陳冠達認為,「社會性」的題材選擇是狄更斯寫作的獨到之處,如《非商業旅人》書中對退役軍人待遇和兒童照護的惡劣狀況發出不平之鳴,也批評講道者的自以為是,認為宗教應將所有人視為「今天在苦難中掙扎奮鬥,而且明天即將死去」的平等同胞。

 

觀察入微的獨立記者 

狄更斯自栩是不受名利左右,樂於觀察、廣遊各地的「非商業旅人」。陳冠達將其「愛探險、洞察人性」歸為「好記者人格特質」,認為狄更斯宛如維多利亞時期的獨立記者。狄更斯善以反諷筆法針砭社會現實,如「人們易被強風吹落」暗示薩里運河(Surrey Canel)常成為自殺地點,或將總是回答「只要一切照常運作就沒問題」的官員形容為「溫和有禮」,暗諷官僚體制的不作為。陳冠達引用班雅明的文章:「狄更斯沒有把這些地方印在他的心上,而是把這些心印在這些地方上。」描述狄更斯漫步街頭時對周遭的細膩觀察。

 

用文學實踐社會正義

在《非商業旅人》最著名的篇章〈夜間漫步〉中,狄更斯將西敏寺埋葬的名人讚揚為「每個世紀的人物都比先前更加引人驚嘆」。前年(2012年)是狄更斯逝世200周年,英國皇室至後來同樣成為狄更斯長眠之地的西敏寺獻花,並推崇狄更斯「以其天才創作及熱情參與了社會正義」。陳冠達分享,當初看到報導時內心相當感動,認為狄更斯不僅成為自己筆下「引人驚嘆」的人物,也利用文學達到「與社會連結」的偉大成就,影響後世甚深。

 

多方認識狄更斯筆下的英國

除了分析文章,陳冠達也在導讀過程中播放多部改編自狄更斯經典作品的影視片段,讓同學更了解其筆下的英國社會。中文一李姿妤表示,過去對英國只有歐洲泱泱大國的想像,但透過這次中文讀享夜,更了解十九世紀英國的不同風情。

 

10604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