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寫作輔導員杜賽男援引書中內容,向同學說明情緒勒索的定義。攝影:邱怡瑄。 與會同學專注聆聽講者分享。攝影:邱怡瑄。 財政三蕭晉旻分享參加中文讀享夜的動機。攝影:邱怡瑄。
|
|
你願不願意在「現實」中養旅行青蛙?
杜賽男提到先前風靡一時的「旅行青蛙」手機遊戲,玩家無法決定旅蛙何時回來,反讓雙方劃出清楚的互動界線;但反觀現實,卻常出現「你為什麼一直忙自己的事,是不是不關心我?」等以愛為名的「情緒勒索」。她因而反思,人際互動易產生摩擦,要在現實中馴養自由自在的旅蛙並不容易。
不過,杜賽男也強調「自然是被建構的」。既然人們可以適應遊戲的規則,學習不對旅蛙緊迫盯人,也可以試著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挖掘溝通的新可能、建立更健康正向的人際關係。
心理勵志書籍的暢銷「盲點」
《情緒勒索》一書在全球暢銷20年之久,杜賽男從不同角度解讀,本書的暢銷反應出情緒勒索的問題一直沒有被解決,所以心理勵志暢銷書真的「實用」嗎?她進一步分析,該類書籍多用個案故事引出唯一定解,也甚少探討社會對個人的影響,簡化了現實的複雜性;但以讀者需求衡量實用與否也不恰當,本書之所以能長久暢銷,正是因為其背後潛藏著習以為常的人性,也再次點出情緒勒索的普遍性──若我們未善加調適與他人相處的分際,人人都可能成為情緒的勒索者和被勒索者。
被勒索者的不安全感
杜賽男提到,關係中的不安全感可能是勒索行為的起因之一。國發碩一莊釗瀅以「小孩對父母裝病藉此逃避上學」為例反問,是否肇因於勒索者對關係有信任感、認為對方一定會回應自己,才會作出情緒勒索,這與「不安全感」有所牴觸。杜賽男回應,關係中的不安全感也可能存於被勒索者身上,進而遷就勒索者,才會造成情緒勒索不斷延續。
財政三蕭晉旻分享,感覺步入職場後可能會碰到上司或同事的情緒勒索,希望透過此場導讀,更了解其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