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通識「行動實踐專題:社會創新專案實作」講師、中原大學產業學院院長熊震寰。攝影:陳紫瑩。 |
|
「只要你願意親自動手,就一定會有收穫。」熊震寰表示,每個人生下來都擁有生命之樹的種子,但它會不會啟動、發芽,全憑個人的努力。因此他規劃的課程,就是提供機會讓學生的生命種子成長;他希望學生能夠「動起來,全心投入及做到最好」,因為動手去「做」,所學絕對比坐著不動的多。
熊震寰提醒同學,要把握大學四年的時間去瞭解自己的興趣、特長和熱情,因為22歲前是學習的黃金時間,時間點過了就再也沒有了,之後再學到的只是「逆轉生」,而不是「健全發展」;故他盼望學生的「生命之樹」能夠在這段時間發芽、開花。
熊震寰指出,環境對於學生的影響也很大,學校若擁有良好的同儕文化,同學就會互相幫助並激勵彼此,因此他覺得書院所營造的氛圍很好。他並舉自己在美國讀研究所的經驗為例,同學會互相提供面試的資訊,建議學生要把握在大學期間的資源,去體驗許多事情。
面對日趨國際化的世界,熊震寰認為,「臺灣人才一定是擁抱世界、而不是一定要去哪裡」,他鼓勵同學眼光要更寬廣,只要是能夠連接世界的工作,都應該考慮。他盼望年輕人不要只看重眼前的安逸,例如選擇一畢業就投考公職。
對於未來的社會,熊震寰說,21世紀是一個無所不知、立可知的世界,未來許多工作都會被機器取代,因為機器能夠從已發生的事情中取得精密的計算,唯有能預測未來趨向的工作人類才會占優勢。他認為,具備人文素養的政大人擁有細微的靈敏度,或能看到普通人觀察不到的事情。